专业专注
质检报告

电动车头盔依靠标准是什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乘员头盔的基本结构、种类和规格、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驾驶员及乘坐人员(二者简称乘员)佩戴的头盔。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版本的可能性。

GB 10000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摩托车乘员头盔(以下简称头盔)

保护摩托车乘员头部的装具。

3.2 壳体

头盔的外层结构。

3.3 缓冲层

吸收冲击能量的适体垫层。

3.4 舒适衬垫

保证头部佩戴舒适的衬垫。

3.5 佩戴装置

保证头盔牢固地佩戴于头部的部件。

3.6 护目镜

遮挡眼面部又不影响观察的眼面部防护部件。

3.7 护目镜透过率

透过护目镜可见光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

3.8 全盔

指壳体与缓冲层能覆盖保护区,能对眼、面、下颌部起保护作用头盔。

3.9 半盔

指壳体与缓冲层能覆盖保护区的头盔。

3.10 基础平面

由左、右耳屏点和右眶下点确定的水平面,也称头水子面,即图l中O—O平面。

图1 基础平面(O—O,)侧视图,

3.11 参考平面

距基础平面以上一定距离的平面,该距离由头型型号决定,见图2及表1。

3.12 试验头型(以下简称头型)

检验头盔时,模拟人头部几何外形和力学性质的头部模型

3.13 试验区  头盔的检验范围,即图2中的A一A/,以上部位。Z—Z/,为中央垂直轴。  图2 参考平面和试验区(A一A/以上部分)侧视图

表1 不同头型型号的基础平面和参考平面

表1 不同头型型号的基础平面和参考平面

头型型号 Y X

小 120 25

中 130 27

大 140 30

3.14 保护区

头盔保护头部的范围,即图3中的ACDEF上包线部分

3.15 眼顶高

眼外角点至头顶点垂距。

3.16 眼突枕突距

眼前突点至枕后突点水平距离。

不同规格尺寸头盔的保护区范围见表

规格 尺寸

AC HD

小 55 70

中 57 72

大 66 75

4 种类和规格

头盔按结构和性髓分全盔与半盔两种,每种按GB 10000中的头围分小、中、大三个规格尺寸,应分别满足第5章规定的有关要求。见表3。

表3 头盔规格尺寸

规 格 头 围 尺 寸

小 540~560

中 560~580

大 580~600

注:头围尺寸允许小于表6头水平围20 mm。

5 技术要求

5.1 结构

头盔由壳体、缓冲层、舒适衬垫、佩戴装置、护目镜等组成。

5.1.1 壳体

a)用质地坚韧、耐用并能较多地吸收冲击能量的材料制成;

b)表面涂层颜色鲜明、光洁,不易沾污及脱落;

c)在检验中壳体应保持完整无损.不得出现裂121;

d)壳体可拆卸部件取下后,不得降低其防护性能,也不得对人头、颈部造成刺伤;

e)护目镜连接件不得超分配壳体外表面7mm,系带等其他连接件不得超过壳体内、外表面3mm,连接件不得有毛边;

f)壳体设通风孔时,其孔径不大于13mm;

g)边沿应镶嵌软质圆钝的缘圈,以防直接损伤头颈部;

h)应覆盖头部保护区(含耳罩部分)。

5.1.2 缓冲层

a)用能较多地吸收碰撞能量,对人体无毒、无害的材料制成;

b)形状、规格尺寸适体,佩戴不移位;

c)如设通风孔,其孔径不大于13 mm;

d)应覆盖头部保护区(耳罩可视作缓冲层的一部分)。

5.1.3 舒适衬垫

a)用体感舒适,吸汗、透气,对皮肤无毒、无害的耐用材料制成;

b)舒适衬垫(含标记)与缓冲层连接,不得使用对人体有毒或有腐蚀性的粘合剂制;

c)保证头盔佩戴的舒适性。

5.1.4 佩戴装置

由系带、搭扣及连接部件组成。结构应保证乘员佩戴头盔牢靠舒适,解脱方便。

5.1.5 护目镜

由满足透光性能和冲击强度性能的材料制成。

5.2 性能

5.2.1 保护范围

必须覆盖图3所示的头部保护区。

5.2.2 头盔质量(含附件)

按照6.3规定进行检验,全盔不大于1.60kg;半盔不大于1.30kg

5.2.3 头盔视野

按照6.4规定呼方法进行检验,左、右水平视野不小于1050,上视野不小于7 0,下视野不小于300.

5.2.4 头盔护目镜

5.2.4.1 按照6.5.1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护目镜不得被击穿或破碎。

5.2.4.2 按照6.5.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护目镜可见光透过率不小于85%。

5.2.5 头盔佩戴装置强度性能

按照6.6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不得出现伸长量超过25 mm或系带撕裂撕断、连接件脱落及搭扣松脱的现象,并在6.7规定的检验中不得出现以上现象。

5.2.6 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

以传递到头型上的加速度及其作用时间衡量,检验按照6.7规定的方法进行。 5.2.6.1 全盔

a)加速度峰值不超过300g;

b)加速度超过150g的作用时间应小于4 ms。

5.2.6.2 半盔

a)加速度峰值不超过400 g;

b)加速度超过200g的作用时间应小于2 ms(加速度峰值均不超过300g,此项不作要求);

c)加速度超过150 g的作用时间应小于4 ms。 5.2.7 头盔耐穿透性能

按照巳8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钢锥不得穿透头盔与头型产生接触。

6 检验方法

6.1 实验室环境条件

温度21℃±5℃,相对湿度40%一80%。

6.2 头盔结构、规格尺寸、保护区检验

6.2.1 检验工具

分度值为0.5 mm的长度测量器具及小、中、大号标准头型。

6.2.2 检验步骤

a)用测量器具检测壳体内、外表面的连接件及通风孔等;

b)测量头盔规格尺寸及保护区,将头盔佩戴到相应规格的标准头型上盔的保护区,并标出试验区;

c)检验结果按5.1及5.2.1规定评定。

6.3 头盔质量检验

6.3.1 检验工具

分度值为0.0l ks的秤。

6.3.2 检验步骤

a)称量并记录盔质量,按kg计,有效数字取

b)检验结果按5.2.2规定评定。

6.4 头盔视野检验

6.4.1 检验装置顶端加5 ks载荷,测量头

由视野计支架、角度标尺、标杆、头型及头型固定座等组成,装置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a)标杆旋转中心位置应处于头型中央矢状面的眼顶高114mm、眼突枕突距182 mm的前点上,以保证测量的视野为人眼水平左、右及上、下视野;

b)分度值为10;

c)量程范围应满足5.2.3要求。

6.4.2 检验步骤

a)将头盔端正地佩戴在头型上;

b)测量左、右水平视野时,将角度标尺放置水平位,转动标杆紧靠所测头盔左、右边缘,标杆在角度尺上指示的角度值即为头盔左、右水平视野;

c)测量上、下视野时,将角度标尺由水平位转向垂直位,转动标杆紧靠所测头盔上、下边缘,标杆在角度尺上指示的角度值即为头盔上、下视野;

d)检验结果按5.2.3规定评定。

6.5 头盔护目镜性能检验

6.5.1 护目镜冲击强度性能检验

6.5,1.1 检验装置

球(质量1 g土0.1 g、直径5.5 mm±0.1 mm)及固定头盔的专用箱组成。

6.5.1.2 检验步骤

a)将配有护目镜的头盔佩戴到固定头盔的专用箱内的头型上;

b)将铅球对准护目镜检验位置,铅球以140—170m/s的速度击中护目镜,检查护目镜损坏情况:

c)在护目镜上任选三点进行检验,各点间距80mm±5mm;

d)检验结果按5.2.4.1规定评定。

6.5.2 护目镜透过率性能检验

6.5.2.1 检验装置

透过率测定装置的示值误差不大于3%。

6.5.2.2 检验步骤

a)将被检验护目镜置于测量装置上;

b)在护目镜上任选三点进行检验.各点间距80 mm±5 mm;

c)检验结果按5.2.4.2规定评定。

6.6 头盔佩戴装置强度检验

6.6.1 检验装置

由架体、头型、标尺、砝码、加载机构及模拟下颏装置(见图4)等组成。

a)将头盔佩戴在头型上,系带穿过模拟下颏并系紧之;

b)按照表4施加初载荷,维持30 s,随即确定标尺起始零位;

c)5~10s内,将载荷加至表4规定的检验载荷后,维持2 min,随即读出标尺指示的伸长量;

d)检验结果按5.2.5规定评定。

表4 头盔佩戴装置强度检验载荷

头盔种类 初载荷 检验载荷

全盔 23±05 136±1

半盔 15±0.5 90±1

6.7 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检验

6.7.1 头盔样品检验前处理

头盔样品必须按照表5规定处理后方可进行检验。每顶头盔样品选一项处理。

高温或低温处理后的头盔样品应在5 mln内完成一处的两次检验;第二处检验,应将头盔样品放回保温箱中再处理20rain以上,方可进行检验。水浸处理后的头盔样品,应淋干20mln后进行检验。

表5 头盔检验前处理

项目 条件

温度℃ 时间h

高温 50±2 4~24

低温 -20±2 4~24

水浸 23±5 4~24

6.7.2 检验装置

由摆头式或落头式碰撞试验台及测试分析仪器系统组成。关保证碰撞能量、碰撞效果一致的规定。

6.7.2,1 碰撞试验台

试验台应符合5

由台架、头型、头型固定架、升降释放机构、砧、砧座及座基等部件组成,其主要部件应满足以下技术

要求:

a)头型:由近似人体头部频率响应的结构及金属材料制成,频率响应l 400Hz以下平坦,zui低共振频率为2 500Hz。头型分小、中、大三个型号,见表6及图5。坠落头型的总质量(含传感器及连接件)分别为小号4+0.10,中号5+0.10,大号6+0.10kg。其中,传感器及连接件的质量不大于坠落头型总质量的25%。

表6 头型尺寸

符号 名称 型号 误差

小 中 大

A 头水平围 560 580 600 ±2

B 头长 180 190 200

V 耳额距 100 105 110

C 头宽 155 166 177

D 耳顶高 120 130 140

b)砧及砧座:砧系圆形平板砧,用工具钢(T10A)制成,直径127 rnm,、厚度15 mm以上,碰撞面粗糙度不低于Ra0.8、硬度不低于HRC50。砧与砧座刚性连接,砧座须刚性固定在座基上,并保证砧碰撞面与头型碰撞点法线垂直。

c)座基: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座基质量不小于1.6t。

d)升降释放机构:以不影响头型(含头型固定架)佩戴被检头盔后自由坠落的结构形式制作。

6.7.2.2 测试分析仪器系统

由加速度传感器、放大器及数据处理、显示及记录等部分组成,其主要性能要求如下:

a)频率响应范围0+0.10~l 000Hz,频带截止点一3+0.5-1dB,衰减斜率一9~一24dB/OCt。

b)满足5.2,6提出的加速度值检测要求

c)测量不确定度5%。

6.7.3 检验步骤

a)将加速度传感器刚性地固定在头型碰撞检验部位,传感器敏感轴与头型碰撞点法线夹角不得大子50。

b)校准碰撞检验装置:调整碰撞试验台头型落高(落高系头型碰撞点至砧碰撞面之间垂距),使之与标准试块碰撞。加速度峰值必须达到400g,连续碰撞三次,每次碰撞加速度峰值偏差不大于3%;200星的作用时间偏差不大于0.1 ms。检验前及检验后各进行一次校准,如检验后加速度峰值和200g作用时间超出上述要求,被认为检验结果无效。

c)将经过检验前处理的头盔佩戴于相应的头型上,系紧系带,按表?检验条件进行检验。

d)检验结果按5.2.6规定评定。

表7 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检验条件

砧型 落高 检验部位 每处碰撞次数

平板砧 1.830mm±5mm 试验区的前、后、左、右任选四处,相邻两  处不小于120mm 每处两次,同一处碰撞点偏移不大于5mm

6.8 头盔耐穿透性能检验

6.8.1 头盔检验前处理

按6.7.I规定,每顶头盔任选项处理,或在常温下进行检验。

6.8.2 坠落式穿透试验台

由坠落台架、钢锥、头型、导轨及升降释放机构等组成,应满足以下技木要求:  a)坠落台架:系实现钢锥沿导轨升降、释放、定向冲击头盔的架体,应保证6.8.3c)规定的钢锥落高要求。其底部固定于质量为不小于l t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上。

b)钢锥:结构和尺寸见图6,材料为工具钢(T10A),质量3+0.050 kg,硬度不低于HRC50。图中上为参与穿透部分的高度,应大于40mm。

c)头型:须符合6.7.2.1a)有关头型尺寸的规定,并刚性地固定于坠落台架底部基础上。

6.8,3 检验步骤

图6 钢锥

a)将经过检验前处理后的头盔佩戴于相应的头型上,系紧系带;

b)在3。13规定的试验区内选择穿透检验部位;

c)按照表8规定的检验条件进行检验;

d)检验结果按5.2.7规定评定。

表8 头盔耐穿透检验条件

头盔种类 检 验 条 件

检验次数 钢锥落高 两次检验部位间距

全盔 2 3000mm±5mm 不小于75 mm

半盔 2000mm±5mm

注:落高系钢锥尖至头型试验点间的垂距。

7 检验规则

鉴于该行业产品特点,本标准不规定检验类别,仅规定有关基本要求,是对企业各类检验或国1家监督检验的起码要求。企业须在此基础上根据本企业及产品情况,对检验类别、项目等有关抽检方案在企业标准中作出具体检验规定。

7.1 头盔(全盔或半盔)按结构、材料、规格尺寸相同的为一品种,每一品种按  2 000顶为一检验批(不足者按一批计算),每批抽样盔6号.采取随机抽样,抽样场合不限.

7.2 样盔检验顺序、项目、要求及方法见表9。样盔检验分配,第1至6项和第8项每批抽取的6项样盔全检,第8在第7项检验后进行。

表9 检验顺序、项目、要求及方法

顺序 检验项目 要求章条号 检验方法章条号

1 结构、规格尺寸 5.1.1、5.1.2、5.1.3、与表3 6.2

2 保护范围 5.2.1 6.2

3 质量 5.2.2 6.3

4 视野 5.2.3 6.4

5 护目镜 5.2.4 6. 5

6 佩戴装置强度 5.2.5 6. 6

7 吸收碰撞能量 5.2.6 6. 7

8 耐穿透性能 5.2.7 63.8

注:第7项高温、低温、水浸各检二顶。

7.3 不合格判定

7.3.1 样盔检验中,一项性能的一个单项指标不合格,则判定该检验批产品不合格。

7.3.2 当判定检验批产品不合格盾,允许改进产品,提交第二次检验;但抽取样盔数量为*次的两倍。则第二次检验仍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每顶头盔应有以下*性标志:

a)产品名称;

b)生产厂名称和厂址;

c)商标;

d)产品种类;

e)产品型号、规格;

f)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或编号;

g)产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h)合格标志。

8.2 包装、运输和贮存

8.2.1 产品包装箱上应有8.1规定的有关标志。

8.2.2 产品在运输和贮存时要注明防止碰撞、受潮和有机化学物品的侵蚀

8.2.3 应附产品中文使用说明书i,至少应说明以下几点内容:

a)应提醒购买煮拂选适合自己头型尺寸的合格的头盔;

b)使用时必须系紧系带;

c)头盔如果发生过一次较大撞击事故应停止使用或送工厂鉴定是否可继续使用;

d)注意保管,不要用有腐蚀性溶剂拣洗头盔外表,不要撞击头盔;

e)使用期限由工厂根据产品情况提出。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质检报告 » 电动车头盔依靠标准是什么?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贝斯通检测 专业认证 诚挚服务

国内外一站式检测认证。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